本篇文章1387字,读完约3分钟

青海西宁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城市更适宜居住

西宁人民广播电台5月25日宣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推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 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诗人笔下雨停,黄鹂啼鸣,高原原风景再现清明风韵。

“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年,杨积成来到西宁,开始从事湿地管理员的工作,从此在西宁建了房子。 夏天果树一开花,我就很高兴走在路上。 秋天叶子变黄的话很漂亮。 冬天雪下得一片雪白也很漂亮。 像白玉一样。

作为湿地管理员,杨积住在西宁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个湿地公园叫湟水河,他管理的领域是河水进入城市的地方。 三年多来,公园里的草一木、山一水、一些变化,杨积成都历历在目,记在心中。 现在花果树很多,鸟很多,叫不上名字。 因为人很多,空气息也变好了很多。 和这个公园有了感情,就不想出去了。

“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湟水河是黄河青海省国内最大的一级支流。 几千年来,在这条河里的滋养下,河湟谷到处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成为生命繁衍的摇篮。

历史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空之间的配置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 近年来,西宁围绕(/(/k0 ) )间结构优化、水生态系统修复、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行业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治理,对整个流域进行了救助。

据西宁市湟水林场副场长张志法介绍,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是青海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中唯一位于城市中、连接城市中心的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 所以我们的湿地公园聚集了全省40%的人口,发挥的作用也尤为突出。

年,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 试验以来,西宁市相继实施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滨水休闲绿道建设、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湟水河湿地海绵化改造和景观提升、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海、北川湖湿地、宁湖湿地和湿地 湿地面积从508公顷增加到59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

“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这几天,在西宁市东口的宁湖湿地,波光潋滟、花红柳绿是水鸟聚集的栖息地,鸟类种类从5年前的19种增加到了现在的62种。 但是,谁都曾想到多年前这里是垃圾堆的废弃地。

宁湖湿地公园现场负责人刘树斌对记者表示:“这里土层薄、砂石层深、盐碱程度比较严重。 添加一点酸性物质,通过酸碱中和使之变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通过喷灌和长时间不间断的浇水,使植物保持充分的水分”。 经过园林人的努力,这里变成了绿色公园。

“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370多公顷的湿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湿地面积占三分之一。 与自然湿地相比,这种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管理难度大,养护价格高,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要求也高。

张志法说,通过净化湿地植物和沉淀池,水质得到改善,起到了湿地水循环的作用,也提高了灌溉用水,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要发挥更好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末,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现在园内被绿色芦苇包围,有鸟语花香。 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促进泥土陆地形成、抑制土壤侵蚀、分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

“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西宁市民高怀岐说:“湿地公园变化太大了,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五年。 我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这个地方转悠,我觉得在西宁的生活很幸福。

原题:青海西宁湿地公园的建设让城市更适合居住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