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2字,读完约2分钟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观复美术院
承包公司:参观美术馆
学术主持:刘龙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标题字:范迪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列) :
李自强苗重安朱松发邓子敬裘锁木
王涛林涛吴悦石赵成民朱道平
陈良敏孙建东万鼎张伟平张志民
韩敬伟秦海陈鹏李洋林容生
胡宁娜谢冰毅寇月朋阳先顺方向
韩璐何晓云云门张岩高云潘汶涨水
前言[/s2/]
格物致知是儒家经典《礼记• 大学) )致知在格物,物格后来才知道。 意味着探索事物的原理,从中获得智慧。 对中国画来说,画家是物象传神,要忠实地描绘注意对象,囊括物理,首先需要格物,格物到后来才能知道,这种知是物的样子,也是画家的心灵来源。 格物自然是以前传下来的,有细致的注意和表达。 那不是为了描写而描绘的,而是重视传神,富有生活情趣的表现。 只有通过格物、致知、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体会,在创作中达到古来流传的、生活、心源三位一体,才能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因此,本次展览以格物致知为主题,旨在提倡艺术家在注意现实生活时,具有格物的意识和精神。 面对自然、客观事物的物情、物理、物态,记录自己的注意力,将其凝结成图画语言,最后让自己超越物理羁绊,超然于物象和自己的形骸之外,达到心中的感悟。
画家的简介
韩敬伟,笔名是老坡。 1957年出生。 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铜奖;; 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银奖。 主持中国山水画专业教育建设与改革获得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出版教材《笔墨训练教程》、《山水写生教程》、《韩敬伟扇面集山水教学稿》。 出版画集《韩敬伟艺术探索》等10余部。
与和不同,摘自戴顺智、范扬、韩敬伟、袁武四教授的中国画作品集
刘曦林写的
一个叫韩敬伟的北方男人,长得很英俊,但是笔名老坡几乎和他喜欢黄土高坡有关。 他从1986年到1989年四次考察黄河流域的文化,实践了前人走万里路代替自行车、木船和骆驼的古训。 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一定有非凡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 就像今天在万里路上飞行的浮光掠夺者,不像被称为采风的铺垫。 他在199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表现出黄河文化的强烈影响。 他在那个新潮开始的时代敏感地受到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但他早熟地发现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魅力,在他什么样的准抽象的或者接近表现主义的色墨探索中融入了黄河流域特有的壁画、建筑、剪纸、戏曲等艺术符号,从以前流传下来, 从民间文化符号的抽象立场找到现代中国青年画家的我在1992年为他写的《摆脱困惑》一文中,他的这些方法和他试图表达的情念融为一体,精妙寄宿在他朴素中,致密中失去空的灵魂。 韩敬伟说,笔墨与色彩、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要融合的新画风、中国画的现代风神、只有他自己的格调,他不仅喜欢万道磨练自己,还喜欢看团体的书。 他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是卡西尔,苏珊·; 兰格喜欢读老、庄哲学和古代画论。 所以,他在向现代倾斜的时候不忘记民间,在20世纪90年代国学回归的热潮中,进行了艺术的大幅调整,在主题素材上进行了山水画的集中,在形式上回到了以前笔墨的回归,世纪之交逐渐成熟。 在怎样粗糙的构图上,交织着墨雾、祥云、老房子、彩色树木和装饰性农田垄的节奏,墨与色、枯与润、密与疏交错,契合着他着迷的黄土高坡。 他没有抛弃早期现代的表现,而是有选择地将哪些要素消化在山水图式中? 他以前就流传着在现代、文人、民间的关系上与许多同辈有共性,但他的老坡新作在与江南逸品的不同趋势中,为我们提供了北方淳朴的田园山水画家走向独特的案例。
鉴赏作品
▲“蔡树庵写生的十二”50x50cm厘米
▲“蔡树庵写生的三十”50x50cm厘米
▲“蔡树庵写生的二十四”50x50cm厘米
▲“杏黄村写生之十”50x50cm厘米
▲“杏黄村写生之十”50x50cm厘米
▲“蔡树庵写生的二十七”50x50cm厘米
▲“蔡树庵写生之二”50x50cm厘米
▲《陇上行》160x124cm厘米
▲“河南巩义沙峪沟”68x45cm厘米
▲《溪山春晓》96x600cm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