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2字,读完约4分钟

杜翰翔饰演的苏东坡

砚田杂记的颜色不同空

(因为不严谨,以前发的杂记有带编号的也有不带编号的,很混乱,所以不要再加编号了) (颜色不同空是佛家的思想,是开悟了的大智慧,这里的颜色)

《大巴山图》

颜色不同空对人类来说很难理解,也不用深究。 虽然物质是有的,但人生是有限的,拥有天下的帝王一旦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对于有一天会死的当事人来说,当然一切都可以解释为空。 所以颜色不同空不是不存在颜色,而是意味着人是色界的旅人。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大巴山图局部”

人生如梦,但不能看到结果就放弃过程。 否则,为什么会出生呢? 无论从玄幻的神学立场还是实用的科学立场来看,人都应该是肩负着某种使命来的。

《江上春秋》

地球各文明各有特色,相互借鉴,从不同的方向探索未知的未来,最终必将走上同样的道路。 在那之前,只有各走各的路,才是成功者。 所以我们回到各自的角色上,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探讨颜色和空的关系和意义。

《云遮住雾的笼子》

用佛家的颜色和空道家的太极图来解释,会给人一种更生动的印象。 道家朴素的世界观将宇宙万物凝聚在混沌的太极中,分为黑白两器。 有形的是真的黑,无形的是虚的白。 因为不真实,所以黑中有白; 因为不是虚虚的,所以白有黑; 黑白是相互产生的,有无相成的,所以说黑是白,白是黑。 也就是说,颜色是空,空是颜色。 民间流行的是先鸡后蛋的问题在佛道两家眼中完全不是问题。 他们看到了颜色和空的现象和本质。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云遮住雾遮住笼子的局部”

缩小讨论范围到此为止,回到中国画吧。 中国画的定义首先是从文化层面锁定的,在技法材料方面没有区别,当然技法和材料也因文化而异。 中国画最核心的基因正是来源于河图罗书的道家思想,其次是儒家和佛家,近现代后加入了西方元素。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秋》

国画笔墨和纸砚很讲究,纸是太极图中的白,空,表示天。 墨是黑色的,是颜色的。 而且毛笔就像人一样,可以理解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西洋也是钢笔,但那只是工具。 中国画的笔是活的,在创作中与画家融为一体,所以它像人一样,主观能动性一直很大,中国画的笔不受制于表现物体,有自己的性向感,常常能突然奇妙地塑造出神之笔! 写意大利画和书法草书尤为明显。 关于砚,现在很少使用,但在国画人们眼里是实用性和象征性兼备的变通之物,就像朴素的论画杂记被砚田冠以一样,是墨,是两仪中的黑,也是佛家讲述的颜色,类似大地的厚德。 国画的创作可以随心所欲,在空空的天一样的宣纸上一笔一笔地画。 这个过程就像是生成万物的天。 人和笔物我遗忘的创作过程,就像是不断热闹生活的世界,砚就像大地,被称为天地人三才也。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秋局部》

由此可见,中国画是否画形其实是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决定的,所拥有的黑白之路是指向万物本质的终极学问,水墨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其大小是个人性格、学问、教养的外化,其大小是天地人道的传法。 为什么要烦恼画的像不像呢? 何况,五颜六色的视觉效果什么的,所谓颜色就是空。 这也是因为佛道的两个贤者多,画家少。 智者从技艺开始就有先天的特征,但领悟后不屑于做这种雕虫小把戏,最多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消遣。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S2 ) )《自古与秋相逢,悲凉寂寥》(/S2 ( ) )。

但是,对比一下同为世俗领域的东西方的每一个绘画种类都要一一讲述,你会发现现在流行的展览中国画所追求的视觉冲击力是多么肤浅,以致于忘记了书。 舍本逐末无法突破,所长无法进入。 国画人还是要继续坚守笔墨的底线,才能落到空的境地。 不会失去自己。

“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雨季太行[/s2/]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品读砚田杂记,赏杜翰翔国画”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