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7字,读完约2分钟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观复美术院

承包公司:参观美术馆

学术主持:刘龙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标题字:范迪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列) :

李泽霖陈华民王建立田林海朱道平

舒汉孔紫尹石刘健赵国毅

朱训德邓维东邢鸠平白云乡孔维克

朱全增李一唯刘云刘进安吴昊

朱三秋范海生宣兵刘杰李鼎成

王亭方土刘艳会王界山吕大江

上一句话

格物致知是儒家经典《礼记• 大学) )致知在格物,物格后来才知道。 意味着探索事物的原理,从中获得智慧。 对中国画来说,画家是物象传神,要忠实地描绘注意对象,囊括物理,首先需要格物,格物到后来才能知道,这种知是物的样子,也是画家的心灵来源。 格物自然是以前传下来的,有细致的注意和表达。 那不是为了描写而描绘的,而是重视传神,富有生活情趣的表现。 只有通过格物、致知、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体会,在创作中达到古来流传的、生活、心源三位一体,才能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格物致知//芦苇风光画派代表画家陈华民”

因此,本次展览以格物致知为主题,旨在提倡艺术家在注意现实生活时,具有格物的意识和精神。 面对自然、客观事物的物情、物理、物态,记录自己的注意力,将其凝结成图画语言,最后让自己超越物理羁绊,超然于物象和自己的形骸之外,达到心中的感悟。

“格物致知//芦苇风光画派代表画家陈华民”

画家的简介

陈华民又名陈华明,1943年出生,现任中国美协会员、辽宁省东港市美协名誉主席、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创作基地特聘画家、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北京神州书画院副院长、黄海画院长、山东省国画院名誉院长。 从小热爱绘画,涉猎许多画种,20世纪80年代后期热衷于山水画创作。 作品参加了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美术大展和单向展,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相关媒体均有报道。 作品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收藏家的着迷,被全国第六届美展聘为特邀评委。

“格物致知//芦苇风光画派代表画家陈华民”

1994年的作品《海之恋》参加了东北地区联展,获得优秀奖。

1995年的作品在俄罗斯、日本、韩国、西班牙参展。

1996年作品《金色之路》参加全国枫叶杯书画展,获得二等奖的丹东市政府奖。

1997年的作品《浪滔》(组画)、《十月春光》、《我的小医院》等20多件作品在日本展出,全部收藏。

1998年丹东电视台拍摄专题片《黑土地》,同年获得辽宁省政府文化奖。

1999年中央电视台6个信息节目播放画家介绍了影像。 获得了文化部群文司奖。

2000年,为建行企业创作了巨大的山水画“鸭绿江之歌”,为新发企业创作了巨大的山水画“大路通天”。

2001年的作品《帆走远航》获得剑桥杯书画比赛金奖。

2002年出版了山水写生画册和美术教科书两本。

参加了2003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参加了浙江宁波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4年在茂名、湛江、海口、深圳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浙江山水画家笔会。

2006年的作品《绿色的梦》被韩国多媒体研究中心收藏,作品《啊,海岛》在韩国举办的跨国美术大展上获得了二等奖。

2007作品《夏》被驻日本中国大阪领事馆收藏。 被北京书画院聘为画院画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聘为专职画家。

2008年的作品《江山多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9年《名家画典·; 陈华民》第一部芦苇风景画特辑。

陈华民第一次画芦苇风景画

陈华民先生随意描绘以芦苇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表现出家乡特有的自然风貌。 经过多年的考验,终于自成一家,第一次画了芦苇风景画。 他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芦苇为创作核心的国家画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他对自然的描写已经达到了中国的境界。 他笔下浩瀚的芦荡赋予了博大的人文精神,成为记录时代脚步、弘扬时代精神的象征。 近年来,陈华民的作品受到美术理论家和评论家的关注,《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媒体也多次进行介绍。 芦苇风景画得到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这个主题的素材丰富了飞速发展的中国画坛,促使越来越多的画家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本专题图画书旨在梳理陈华民先生创作过程的一部分,以期他的作品能使当今中国画坛朝着关注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方向迅速发展,启发艺术创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

“格物致知//芦苇风光画派代表画家陈华民”

中国文联出版社名家画典编辑部

鉴赏作品

▲《秋之歌》68x68cm厘米

▲“相影成辉”68x68cm厘米

▲《芦路通》68x68cm厘米

▲《海风》

▲“心悦的季节”

▲《北国壮美图》

▲《北国壮美图》

▲《长风送芦香》

▲《芦塘余风》

▲“秋风一夜醒来,朝来芦花香”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格物致知//芦苇风光画派代表画家陈华民”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