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6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2月25日,李念乘坐美丽的汉江·; 我家主题摄影展在襄阳古游城大联美术馆举行,欢乐的非洲鼓展正式拉开了摄影展的帷幕。
李念1962年6月出生于汉江南岸被称为湖北十大名茶之乡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汉族、中国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现任湖北省观赏石协会顾问、《湖北画报》特聘摄影师、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襄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谷城县摄影家协会顾问。
汉江畔的土地养活了我
我与汉江血脉相连。 在采访中,李念这样介绍了自己。 他小时候在家门前的堰川和朋友们玩、游泳、捕鱼摸虾,完全不知道这条河通向哪里。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汉江是在1974年的夏天。 他小学毕业后,和爸爸在老河口走亲戚时,坐渡轮过汉江。 我只感觉汉江比房子前面的堰河宽。 而且,过河很难,过河很慢。 后来,我参加了军队。 部队在河南省。 1980年从部队返回谷城探险家,刚刚完成的汉江‘ 光化大桥的时候,我12岁的时候看到坐渡轮过江码头,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当时,我知道门前的堰河是汉江流域北河的支流,家里吃的水和汉江的水紧密相连。
李念说。 “我现在在汉江、南河、北河三水交汇的谷城县生活和工作。 南河和北河都流入汉江。 汉江旁边的土地养活了我。 因此,我想记录汉江的美景,向大家展示汉江石等美丽的东西。
二十年来,他用脚步测量汉江,用摄像机记录汉江,用心浏览汉江。 陕西宁强的古汉源到湖北武汉的龙王庙、秦岭、巴山到武当山、神农架、伏牛山、荆山… … 千里汉江,大部分地方都留有他的足迹。 他从在汉江行走的过程中,拍了照片,找了奇石,传达了汉水文化。 朋友由衷地称赞:二十年的苦行,摄像机行动,向世人播放汉江大美。 李念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山水,欣赏石头,热衷拍照,将个人情趣有机地融入汉水文化建设中。 他忠实地守望大美汉江,通过拍摄、奇石搜索等方法推广汉水文化,表现出汉江形态美人文之美所孕育的美。
在心中发现汉江之美
拍摄汉江是李念业余爱好者孜孜以求的爱好。 他勤奋钻研摄影技术,魔一样地拍摄汉江山水,弄坏了好几台照相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进步,李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沉迷于航空摄影,通过航空摄影以全新的立场向欣赏者们展示了多个震撼人心的大美汉江影像。
年12月,襄阳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摄影家协会在市博物馆联合主办了情暖汉江访流探源摄影展,总结了李念用脚测量汉江的历史。
在朋友们的印象中,李念的执着感动了人。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姚景灿回忆说,去年5月,在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万里追求美国襄阳活动中,李念既是专家,也是摄影师。 我们跑了万里路,他拿着照相机,记录了全程,这很珍贵。 姚景灿说:“在年的探访活动中,我们去过江苏省涟水县宋朝的书法家米芾并在那里当过知军。 第一天白天很辛苦。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李念绕涟水一圈,拜访了当地人,询问了米芾文化的普及情况。 据李念介绍,涟这个地方米芾的研究、普及很快,90%以上的当地人知道米芾。 这太让人感慨了。 李念工作很小心。 这是特别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除汉江干流外,李念近年来还特别关注汉江支流的拍摄与研究。
最近,李念以流经故乡谷城县五山町的班河为主题,将他的照片以照片文字和茂密的形式整理成美丽的照片作品集,命名为《班河》。 他深情地说。 “河流滋润一方的土地,培育一方的人民。 汉江流域众多河流中,班河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承载功能、历史地位等方面不知名,不能上桌。 但是,当我们走近班河一看,就会看到水流过的奇景和从未见过的人文故迹。 我总是有在心里发现汉江之美的责任感。
汉江奇石增加了与汉江的亲近
多年来,李念不仅拍摄了3万多张关于汉江的照片,还寻找和收藏了3000多块汉江石。 1999年7月15日的一次经历,一下子增加了我和汉江的爱情。 那天,我在河边散步,不小心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 我收藏这块奇石,有空就拿出来欣赏、玩耍。
从那以后,李念经常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在汉江旁边散步,找石头,捕捉奇景。 我只是在工作间隙去汉江玩,她给了我这么多回报,真的很值得。 李念感慨万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收藏汉江奇石,李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奇石在于自然之妙,汉江奇石来自自然之中,认为它既不违背人的本性也不违背自然的性,观赏石家需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 为了锻炼这样的眼睛,小李努力学习,努力思考,不断提高修养和水平,付诸行动。
2000年5月,李念在襄阳米公祠创办汉水奇石馆。 据介绍,这是当时全国第三家公开的个人收藏馆。 2002年1月,汉水奇石馆从米公祠搬迁到襄阳古隆中。 之后,李念将汉水奇石馆搬到自己的家乡,在堰河村这个有名的湖北旅游名村扎营,使汉水奇石馆与家乡青山秀水和谐共生。
2002年,李念参加了策划和具体组织第一届汉江风采赏石展,连续几次进行策划和组织。
2004年9月13日,总公司发表长篇通信通稿和组图《天风地脉蕴奇石》,报道了李念的奇石收藏事迹,并发表了《人民日报·; 海外版”和全国各地的50多家报纸进行了转载。
李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