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科学技术帮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总公司记者陈健

谷雨过后,农业大省四川春耕生产更加繁忙。 在四川仁寿县珠嘉镇踩水村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村民们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在玉米田播种大豆,进行玉米、大豆的间作。

据采访,玉米与大豆间作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与其单纯种植玉米,不如减去增加的生产价格,进行玉米、大豆间作,亩均可增产360元。 踩着水村种粮的大富翁王紫彬说。

四川农业大学仁寿示范基地的科研人员郭铭表示,村民们使用的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 这是四川农业大学探索的新农艺,可以降低农药的采用量,每亩降低25%左右。 另外,大豆根瘤菌有培育地力的作用,每亩氮肥的采用量也将下降25%左右。

“科技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由于人少,讲究精耕细作的四川农民在间作以前就传了过来,但很早就发现玉米和大豆是互补的。 但是,以前传下来的玉米与大豆间作存在着产量低、机械化难的两大瓶颈。

对此,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小组处理了小株距带同时精确播种带变量喷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发了适合间作的农机。

如果不依赖机器的话,间作需要时间和精力,必须弥补损失。 王紫彬表示,目前间作机械化、投入减少、产量提高,在专家指导下,玉米、大豆密度也得到了优化配置。

不仅如此,这是该园区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博士事业所,新的现代化农业物联网中心刚刚建成。

物联网中心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为粮食生产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博士站负责人李瑭说,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有很多用途,例如农作物发生病害时,可以远程与专家进行会诊,更科学地防治病害。

许多这样的新科技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的春耕生产。 在被称为天府谷仓地带的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王霖一体管理着合作社的3850亩土地。 她拿出手机,打开智慧农业APP,浏览卫星遥感和农田小型气象站收集的农作物走势新闻,一眼就显示在画面上,哪怕是一只也能轻松管理。

“科技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新品种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粮食丰富的王元威今年取出部分水田,尝试栽培94个水稻新品种,这几天正在插秧。 我每年都会拿出一小块土地尝试新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 正如去年的一个新品种,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好,但今年扩大栽培到了1500多亩。 王元威说。

“科技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在十几年的谷物栽培历史中,王元威特别注重新技术的尝试,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也喜欢把新品种、新农机带到他的农田进行验证。 他的仓库里有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 … 就播种机而言,从最初的简易播种机,到后来的插秧机,再到最新的印刷播种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进行着更新换代。

“科技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廖将表示,四川致力于用科技增加粮食产量,注重实际诉求加快科技供给,越来越多、更好地开发适合四川地形优势和生产技术需要的粮食生产机械,加强土壤改良技术等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原标题:科技助力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科技助四川春耕生产见闻”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