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4字,读完约8分钟

青海:探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总公司记者江时强、李琳海

高耸昆仑山,耸立于云中; 壮美的三江源,见证了高原的剧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被称为中华供水塔的青海,矢志不渝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并付诸行动。

70年春风化雨,70年砂轮发展。

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步伐,青海省核算绿色账目,走绿色道路,打绿色牌,探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的新途径,在新的快速发展中变得积极起来。

顶层设计建造生态保护四梁八柱

15年前,三江源牧民更尚南杰住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佐利马村。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除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外,受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持续退化,鼠害频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和沙漠化程度加深… …

2000年,国家正式设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在国家全面规划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后,2004年,政府开始动员住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人种草,迁居生态系统。

尚杰成为最先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移民政策的人。 当时,他和镇上的128户407牧民群众移居到格尔木市南郊。

长江源村被命名为长江源和饮水源,意味着不忘党的恩情。 这是老党员尚更南杰一直铭记在心的事,他也见证了家乡绿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十五年过去了。 现年65岁的尚南杰站在村口广场,说起生态新村的变迁道路,热泪盈眶。

刚来这里的时候,没有连绵的群山、曲折的河流、奔跑的牛羊和鞭打的牧羊人,我多次想回到半生的牧区。 尚杰说,此后这里建成了小学、敬老院、文化广场,村子里有垃圾填埋场,他和妻子放心过着卓玛的生活,他老家的草场现在成了野驴、笨蛋等野生动物的天堂。

“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生态文明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生态立省战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提出在全国首先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年12月,青海省实施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出生态文明建设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 年,我国首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 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确定明年前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新路”

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超过180亿元。

目前,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逐渐建成,生态环境保护行业法治建设快马加鞭,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布局,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加严格的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有序地进行,600万青海儿童的使命是:保卫三江源,保卫中华水塔,一江清水东流,己任

再现千湖美景建设青藏高原秀美山川

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内地的马可河林区建于1965年。 这里平均海拔3600米,是青海长江流域大渡河源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区。 林区总面积152.7万亩,也是海南西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

马可河林业局局长薛长福表示,马可河林区是全国136家主要县级森工公司之一,当时生产的商品材料总量达70多万立方米,为青海当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一辈的伐木工清楚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林区每年的采伐量超过1万立方米,很多木材销往青海省会西宁和四川等地。

1998年停止采伐后,该林区率先在全省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试验项目。 2006年,马可河林业局从森工公司转型为事业单位,全国首次全面完成国有林场转制改革任务。

十三五以来,马可河林区森林蓄积量从410万立方米增加到483万立方米,林区森林砍伐率从森工生产期的52.6%增加到69.58%。

马可河林区的一些变化是青海国土绿化和重视生态变迁的缩影。 70年来,青海生态持续好转,草原、森林、湿地、冰川、河湖、沙漠等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高。

数据显示,1949年青海森林覆盖率仅为0.29%,年青海完成林406万亩建设,新增3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乡村、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9万亩,禁止保护沙化土地34.65万亩,

青海东部湟水河谷到西部柴达木戈壁、北部祁连山麓到南部雪域江源、国土绿化等行动加速。 荒山披上绿色的外衣,沙地变成了绿洲,绿色给古老的高原带来了生机。

中华水塔丰富齐全。 从果洛州玛多县出发,沿着214国道奔向玉树三江源腹地,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金光闪闪的湖泊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大地上,令人眼花缭乱,三江源再现了千湖美景。 作为三江源,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约600亿源头活水,惠及全国20个省区和缅甸等澜沧江流域5个国家。

“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新路”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青海湿地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 近15年来,青海湖增加面积相当于56个西湖,主要城市空燃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4%,在全省覆盖水面、湿地、林草的青绿空之间超过70%。

野生动物的数量增加。 羚羊、豺的种群数量比保护初期增加了两倍以上,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恢复增加,青海湖裸鲤资源储量比2002年增加34倍。

目前,青海省正在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探索应对全球变暖的比较有效的经验。

与绿江源一起构筑清水东流的生态屏障

夏天玉树草原天气多变,牧民永塔骑马,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员字样的红色臂章在草原上巡逻,风雨无阻。

永塔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杂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处于澜沧江源头,现并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

过去只看到家里牧草的气势和牛羊的强壮。 草场由网格分隔。 在我负责的区域,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和野生动物是我日常巡视保护的对象。 永塔说。

经过政府多年的生态治理,目前三江源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水资源量、草地复盖面积持续增加,雪豹等野生动物也经常出没于永塔家乡。

根据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判断项目成果,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18.39万亿元,其中三江源区生态资产价值12.66万亿元,占68.9%。

保护生态是最大的民生。 截至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设立生态公益岗位1万多个,家庭平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他们的一半上面有当地建筑公司的卡贫困者。

看到变化的还有来自可可西里的巡逻队员龙周才加。 两年前,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三江源长江源园区的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保卫可可西里这片净土是青海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两年过去了,龙周才加和队员们环山的道路不再孤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行列。

19岁的袁毅恒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今年7月28日,他和同行一起来到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做志愿者。

看到可可西里在无人区,还有这么多巡逻队员牢牢地呆在这里,我很感动。 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国为了生态保护而努力着。 袁毅恒说。

70年的弹唱期间,沧海变了桑田,但没有变的是高原人民保护眼睛保护大美江源的初心。

目前,生态文明已成为青海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各民族群众以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费钱的实际行动,奏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华丽乐章。

在三江源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再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之前,青海将经历生态保护建设中不平凡的岁月,以三江源生态保护为标志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将实现历史性的巨大飞跃。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

“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新路”

青海省委主要负责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森林生态功能不断提高,草原生态功能比较有效恢复,湿地生态面积明显增加,沙漠生态面积持续缩小,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原标题:青海:探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青海:求索三江源绿色快速发展新路”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1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