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5字,读完约9分钟

烂漫五月,请越社来看画展,一起探索现代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贯穿古今,中西融和也是画的大道。 周韶华

童画小屋的主人黄华

在黄华、绍兴人、柯桥区实验小学任教,儿童美术教育二十多年,教学时间长,有越来越多的机缘进行各种美术材质的综合实践。 沉迷于美术、科学、哲学、玄学之间的闲想,沉溺于自身乐趣的审美探索,喜欢用文案记录对书画艺术的感悟。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前言

文/黄华

我从小就很喜欢书画艺术,喜欢画临摹,修整图案,不断摆弄,胸怀废画三千。

在书法学习中,有刻意追求形式意义,崇尚大巧若拙的构成美的倾向。 一边尝试练习各种书法形式的构成,一边探索以前流传下来的更广义的法度,探寻书法形式构成之美的秘密。

在意大利绘画的实践中,发现自己总是在自觉和无意识中专注于五个方面的探索:构图平面化和平面化构成的实践; 融合解决理性和非理性的各种画面要素,不断扩展画面的各种纹理效果; 汲取原艺术狂狷养分; 尽量不要程式化,用生命感画画,每次画画都是新的审美探索; 经常无意识地摄取叶、花、藤等形象要素,在形式上夸张,画抽象的画。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经过几十年的旋转,我终于发现自己脱离了巨大的写意印象,朝着超象以外的抽象前进。 我的拙作大都是探索的原型,经常失败,很难爬上大厅。 这次有幸在越社展的展示权上做实验报告,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提高自己。 艺术境界、仰天弥高、钻头弥坚、尽吾才,总不会后悔。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红色花蕾逐月绽放”| 68 x 68厘米| 2008年

《琼姿只适合瑶台》| 68 x68厘米| 2019年

从实践平面化到超然像外的审美追求[/s2/]

文/黄华

本来从中国传来的画的平面性比西洋画好,但这个平面性只表现三维空之间的远近关系,和现代的平面性有本质上的不同。 散点透视看起来有平面化的倾向。 但是,可以看出,平远、高远、深远的落点仍表现为3维空间的远字。 最终是三维透视技术。 东方散点透视和西方一点透视的根本区别在于注意者所在位置的不同。 一点透视注意者不能移动。 然后,散点透视以注意者进行上下平行移动(高远法散点透视)和左右平行移动)平远法散点透视)的位置为注意基点,连接起来构成画面。 因此,这种透视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平移式散布透视法,一方面由现代平面化的空之间组成,另一方面打破旧的单点透视法回到平面本身。 另一方面,创造新的透视法。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透视法也是散点透视,与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注意者在各个维度上旋转注意力,并将各个透视点配置在平面内,就会出现多重空之间的平面构成。 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相对后,也可以将其称为旋转式散点透视吧。 虽然也有透视,但最终还是要为平面构成服务,所以这种透视的做法比以前流传的平移法透视更有思想深度。 毕加索的《阿维尼翁少女》所表现出的震惊世界的现代性,来源于对透视法则的颠复和控制。 他去除了印象派绘画依然保存的统一的光和相同的视点。 空之间几乎没有深度感,互不相关的杂乱无章的视点感到不安,强迫观众的眼球在画布上来回走动,引出图像的新意。 这可能就是毕加索的《阿比安少女》展现出绝对平面的图式意义吧。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谁知道金丹万幻中》| 68 x68厘米| 2019年

我喜欢用焦墨画山水,减弱墨色中间层,呈现平坦化的构成效果。 我画山水时总是先把握大势,随机搞清楚关系。 画石头也不是先画,而是从山石最重要的黑暗面开始画,先像泼墨一样撒得很大,然后根据其走势决定山石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所以,作画的过程都是造化的非合理性和仔细收拾的合理性不断混合的过程,所有皴法都是随机生发的。 无论群山多么青翠重叠,宇//k0//]多么广阔,都不追求//k0//]之间的深度,而是墨水块的大小、形状、对象、笔的速度和方向、墨水的枯竭情况的变化、山势的打开方式等平面的 通过画面的大黑白来构筑大气象,就像西方迷你主义者的审美一样。 潘天寿的花鸟画也因为减少了中间层的墨色,自然产生了平坦广阔的气象。 水墨画般的焦躁状态与现代人的性向很协调。 清爽、清晰、自由、洒脱,在浓缩的瞬间完成对生命意志的诠释和控制。 现代审美往往与一些老研究者所认为的快餐文化不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经过审美的繁华而对审美更高层次的渴求。 只有大开大合、大黑大白、大疏大密等各种各样的大对象关系能够吸引现代人被视觉宠坏的眼睛。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太华天险》| 180x48cm x3|年

我之所以对中国画着迷,是因为潘天寿被他精悍的作品吓到了。 所以对花鸟画平面构成的喜好深入骨子里。 我喜欢画花鸟画来消除画面单焦点透视的组成图式,崇尚多重空之间的平面化解决,探索平面化构成的模式成为了我热衷的审美航标。 为了完成这样的探索,我一边练习各种各样的构成,一边努力追溯美术史。 为自己的实践寻找美学的支撑和形式的对接,寻找为什么这样画、怎么画的答案。 答案往往隐藏在历史的快速发展中,所以我沉溺于艺术史的整理中。 在这里,让我们就东西方绘画的平面化构成了迅速的发展历史谈一点浅显的见解。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姹紫嫣红总是绽放》| 68 x 68厘米| 2019年

如果考察西方美术史,就会发现,塞尚以后,艺术家们开始彻底推翻古典主义焦点——透视统治构图的局面,削弱视点的存在。 塞尚故意破坏画面的焦点透视,表现出使画面平坦化的倾向。 高通过简化形象的概括来造型,创作出了具有主观幻想和装饰意义的作品。 他把这种风格称为综合法。 从塞尚和高庚开始,西方平面化趋势分别向两个方向迅速发展。 从塞尚到立体派是空之间维度的平面化,到坎丁斯基和蒙德里安都进行了抽象元素的重构。 将其概括为空之间的结构平面化。 在印象派的另一脉系中,纳比派更加迅速地发展了更高级的综合理论,形成了庄严、简朴、变形的装饰风格。 不是追求物象的深度,而是强调面积的变化,在平面上巧妙地制作复制品。 采用俯瞰静物、镜像运用、物象裁剪、拼贴等方法,使平面化朝着装饰的抽象化更进一步。 到野兽派马蒂斯那里,马蒂斯一生通过追求绘画语言的简单化过程,高度抽象出了西方的色彩语言。 他善于利用形成时空变换和建模空之间的深度。 也就是说,马蒂斯能够运用最简单的平面色彩关系,解决时空的各种关系,达到西方色彩平面探索的至高至圣的境界。 从高更到导航派再到马蒂斯,是平面装饰性表现的平坦化。 将其概括为装饰表现的平坦化。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红艳凝香无用断肠》| 68 x68厘米| 2019年

在了解西方平面化构成的历史之后,如果考察中国意大利画的迅速发展,就会发现惊人清晰的语境。 同时发现中国画的迅速发展也同样存在着构成平面化和平面化的抽象现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从苏轼、董其昌到徐渭、朱棇,完成了主体表现的过程,使画面恢复了平坦化的构成。 随着潘天寿进一步加强东方构成,林风眠开创了东西方构成合璧的先河,但他们依然没有脱离物象的束缚。 直到吴冠中、张桂铭等现代画家,开始了对抽象结构的探索,物象降到了构成服务的材质。 这条脉构成了中国画结构抽象的快速发展。 在另一个支脉上,苏轼、朱棇、石涛完成了笔墨论,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将中国画的色彩平面运用到了极致,成为了西方的马蒂斯。 黄宾虹用抽象的笔墨表现山水,进一步发挥笔法、墨法在画面应用中的作用。 吴昌硕用篆书笔法画花鸟画,是进一步抽象笔墨的含义。 到石虎、陈家冷等现代画家那里,远离笔墨,到重建笔墨,依然展现笔墨精神的情况,是笔墨抽象化的改革创新过程。 这条路变成了笔墨的表现抽象。 对于陈家泠高度抽象的笔墨语言,现代人有很多指责,他抛弃中国以前就传过笔墨,其实被误认为是成家立业寒心的老师对笔墨的高度抽象。 而且,这种笔墨语言可以平整画面,符合现代审美诉求。 例如,接近平涂的淡墨荷叶,用宣纸重叠,达到了构成平整的效果。 他利用渗漏原理画担子,是比较物体形象优势,抽象探索和改造以前流传下来的笔墨语言的新技法。 这是现代大写实抽象的生动例证。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抽象系列三块屏幕》| 69x35cmx3 | 2019年

从以上平面化构成的迅速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现代绘画的抽象化过程是从构图平面化(形象阶段)到平面化抽象化构成)的演化过程。 中国画实际上也像西洋画一样从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迅速发展。 形象不是中国画的完结。 对照中西美术史的快速发展,最能解决中国画大写意快速发展的道路也许是走向抽象。 许多艺术家无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春醉》| 138x35cm |年

以上,拙见是我经常在书画上实践探索的,必有一些偏颇。 我想接受方家的指正。 我的书画实践总是伴随着理性的思考,特别重视历史的追索。 因为历史的探索会找到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和怎么做的方向。 从书法的历史变革中梳理出来的形式主义构成规律成为了我书法朝圣的航道标志。 在对东西平面化构成的研究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构成图式,西方抽象的多样化可以为更大的写实抽象提供思路。

“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在水边”| 68 x 68厘米| 2019年

《香溢的三界》| 68 x 68厘米|年

“抽象系列四块屏幕之一”| 138x35cmx4 | 2019年

《抽象系列四个屏幕之二》| 138x35cmx4 | 2019年

《夜枭》| 68 x 68厘米| 2008年

《神威图》| 68 x 68厘米| 2019年

《富贵图》| 68 x 68厘米| 2019年

来源:人民报道网

标题:“超以象外黄华彩墨画展”

地址:http://www.red-bird.cn/rmtt/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