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3字,读完约2分钟
盛夏7月,山中广元天朝区水磨沟镇菜堤河村蚕桑产业示范基地,一片密植桑林随风起伏,一排排青翠如波。
桑树不高,但枝叶青翠,一片叶子肥多汁,绿意盎然。 58岁的菜堤河村大众杨长珍穿梭于桑树之间,迅速摘下桑叶,手脚麻利的她一天能摘500多斤桑叶,日薪达100多。 10多分钟后,这些新鲜的桑叶被杀菌、切掉后,均匀地铺在蚕床上,成为蚕们的美味佳肴。
“如果得到一季蚕的话,相当于半年的粮食。 ”蔬菜坝河村平均海拔900米,冬季不冷不热,夏季日照好,雨量适中,气温适中,是桑蚕产业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宝地”。 种桑养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多年,但基本上以农户理发养殖、自产为主,规模小,无法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怎样才能为“老”蚕桑产业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 年,经过多方考察研究,菜堤河村明确蚕桑产业为村级产业快速发展的主攻方向,引进高质量合作社——金达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荒山地闲置200亩,规模化种植生态密植桑树20万株,
走进蚕房,白胖的蚕宝宝密密麻麻地爬在自下而上的蚕床上,屏住呼吸仔细听,隐约听到了蚕群吃桑叶的沙沙声。 今年50岁的徐曾保负责蚕房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拥有20多年养蚕经验的他,说起养蚕就像家珍一样。 他告诉记者:“首个夏蚕共培育了120多克蚕种,现已达到5龄蚕,再精心培育1周左右就可以抽茧销售,预计高质量茧1000多斤,产值2万多元。”
“每年养蚕6季,到2023年桑树进入丰产期为止,每年可养蚕600只,蚕茧生产2万多公斤,产值近100万元。 》据徐曾保介绍,合作社每年按比例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红利,全年全村人均红利达到108元。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带领附近30多名留守劳动力常年在基地工作,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美织,如今,在顾连天的大山里,弃荒山摇身一变“桑田”,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据介绍,蚕桑产业是天天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年,该区蚕桑产业覆盖全区8个城镇20个村1万多个农户,标准化桑园3万亩,养蚕17000万张,蚕茧13000担,“桑、蚕、茧、丝” 农贸一体化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全年各类综合产值达到1.2亿的天朝区作为广元唯一省级蚕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区,被省农业厅列入全省30个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要点县区。 张敏
(堆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