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湖南科学出版社主办的“2025新版《癌症只是慢性病》读者见面会”在杭州市新华书店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以“癌症别慌,康复有章”为主题,聚焦癌症防治观点的全新升级。
新版《癌症只是慢性病》,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紧贴癌症临床诊疗实际,系统呈现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从科学认知到综合纠治,为公众传递科学抗癌理念,对癌症进行层层阻击,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活动邀请临床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心胸外科临床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伟栋教授,健诺思医学研究院特聘专家金泉克博士,以及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青年委员陈秋月医生四位权威临床专家莅临指导,共同探讨癌症防治与慢性病管理的前沿理念。
中西医协同:多学科诊疗助力患者康复
活动现场,何裕民教授携手李伟栋教授、金泉克博士及陈秋月医生,围绕癌症防治、心身疗愈与慢病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对谈围绕“中西医关于肿瘤治疗的独特价值”议题展开。专家们一致认为在肿瘤治疗中,不能将中西医粗暴的分隔开,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李伟栋教授以肺癌为例,强调手术切除关键病灶的重要性,并介绍微创技术(如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优势。何裕民教授从肿瘤患者综合调整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及化疗阶段的重要作用。何教授强调,中医药介入可显著减轻副作用,对高龄或化疗不敏感患者,中医药更可成为核心治疗手段。
在术后及康复期管理议题中,专家们一致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李伟栋教授从西医视角出发,指出定期复查(如胸部CT、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术后监测的关键。何裕民教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提出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心身调理、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恢复身体机能,提升自我抗癌力。
金泉克博士结合肿瘤临床案例,围绕康复期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等方面给出了实用性建议。陈秋月医生则强调了“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患者需学会释放压力,家属也应给予充分关怀。
癌症只是慢性病
活动中,何裕民教授以“癌症只是慢性病”为核心,系统阐述了癌症综合治疗的“新观点”、“新治疗”和“新康复”三大视点,并围绕新版《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以焕新的理念、丰富的案例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讲座伊始,何教授谈到,长期不良饮食、情绪压力、环境污染等“坏牌”叠加的“同花顺理论”,几乎囊括了所有癌症发病机制的“底层逻辑”。针对癌症分类管理,何教授创新提出“三分法”策略:快速进展型癌症需中西医协同“抢时间”,以精准手术为主轴,辅以中药减毒增效;缓慢发展型癌症强调“控节奏”,通过定期监测与个性化调理延长生存期;停滞型癌症主张“稳心态”,避免过度治疗,以中医扶正固本实现高质量生存。即使晚期或转移癌,仍可努力转化为可控的慢性病。
在当前形势下,癌症控制及疗愈需要综合的新思路。何教授认为,需强调康复疗愈对癌症患者的重要意义,明确癌症康复的目标不是追求完全治愈,而是通过饮食调理、心里叙事、运动干预等综合手段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带癌生存”,与癌和平共处,让患者更好地活下去。
互动签售反响热烈,新书助力抗癌之路
互动答疑环节,线上线下观众踊跃提问,专家逐一解答患者关心的诊疗难题。随后的书籍签售环节,现场观众纷纷排队购书。患者们纷纷表示,新版《癌症只是慢性病》不仅提供了可供实操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更为他们提升抗癌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办方寄语:以出版之力,守护生命健康
作为活动主办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始终致力于传播权威医学知识。此次新版《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发布,不仅是出版领域的重要成果,更是对公众健康关切的积极回应。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让更多患者点燃希望,为社会传递科学抗癌的正能量。
活动最后,全体嘉宾与读者合影留念,为这场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医学盛会画上圆满句点。未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将继续携手医学界专家学者,打造更多优质内容,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